020-8888888
网站首页 关于优发国际随优而动一触即发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
020-8888888
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
邮箱: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
人生是旷课?旷工?还是狂野?快来一探究竟

发布时间:2024-06-12 19:36:41 点击量:

“当人们发现所谓的荒野似乎只是跃入另一条轨道时,旧符号便被赋予了新的思考和意义。然而,人们并没有放弃对想象中的荒野的追寻,只是意识到了符号和文字的欺骗性,并试图积极地为其编织出自我赋予的意义。”

“妈妈,人生就像逃课。”“妈妈,人生就像逃工!”

“妈妈,生活很疯狂。”“妈妈,人很疯狂!”

一时之间,小红书上涌现出一系列“荒野文学”新作,可爱的千川或马耳他小狗玩偶,在踏上旅途的雪山、金色银杏树、高铁车窗等景致中,天真乖巧地站着,发出扑朔迷离的笑料。

乍一看,“荒野文学”也有着过去疯狂文学的影子,无厘头的词语变化、难以捉摸的表达意图、肆意的标点和语调,让人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。但搭配上年轻人喜爱的毛绒公仔,以及或美或趣的照片背景,我们依稀能感觉到,年轻人想要寄托无处宣泄的情绪,暂时化身为这些可爱的公仔“宝宝”,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。

(小红书网友“荒野文学”二次创作)

相较于“无稽文学”“疯狂文学”的丰富词汇和应用场景,“荒野文学”简洁、幽默、富有哲理,仅仅几个简单的汉字,通过重新排列、细微变化,却蕴含着无限的创新能力。

“荒野文学”发展至今经历了许多变化,从电影里的台词“人生不是轨迹,人生就是荒野”,到伯尔尼山机器人放出的“是的,妈妈,人生就是荒野”,再到现在的娃娃站在雪地里说着听不懂的话,年轻人穿上马甲,做回最真实的自己。

图片

(吉义川的深刻思考)

如今,年轻人又创造出了“荒野文学”这一新派系,我们用幽默来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困境,将“荒野文学”视为抒发情绪的替代品,也引发了对“荒野与轨道”这一命题选择的新探讨。

我们对荒野的理解与探索,成为当代年轻人的“潘晓疑问”,也成为这一代人的精神初恋。

“荒野文学”的转型:从赋予想象到融入现实

“荒野”一词,大多数人都不陌生,也都听过关于它的讨论。至今,与荒野有关的文学表达也经历了许多变化。

最初,这句话诞生于电影《普罗米修斯》“生命不是轨迹,而是荒野。”在电影语境中,“荒野”指的是地球面临的未知命运,有可能被外星人毁灭,而非美好的想象。

荒野文学得以广泛传播的契机,是伯恩山犬机器人的一条置顶微博。这条微博里的图片是一只伯恩山犬站在空旷的田野里,背后是落日的余晖,将天空染成了橙色的画卷,展现着生命无限的自由。

画面配文“是的,妈妈,人生就是荒野”,这句话由狗狗说出,仿佛是永恒的真理,浩瀚而感人,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,让人走出狭隘的思想。至今,年轻人把“荒野”当成心中的理想国,让它承载着对自由的向往。

图片

(原“谍影重重 bot”在微博被置顶,现已更名)

迷恋状态_什么是迷恋_迷恋生活方式

不知不觉中,“人生是荒野,不是赛道”、“勇敢者先享天下”等内容频频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的头版,内容多为热门旅游视频、人生心得谈、心灵鸡汤等为代表的视频或文章。在社交媒体将“躺着”、“反内卷”、“佛系”、“说走就走”等话题变成主流的今天,荒野成为我们摆脱当下生活终将抵达的解脱之地。我们越是被眼前沉重的现实所困,对荒野的渴望就越强烈。

但事物到了极致就会走向其反面,一句有意义的句子被滥用,很容易失去原本的真谛。就像“勇者先享天下”一样,很多网友为普通人发声,认为这其实是暗中捅普通人一刀;“荒野”亦是如此,网红打着跳出轨道、探索荒野的旗号,飞往各地。冰岛是标配,大洋洲是次选,最差的选择就是川西、新疆或者西藏。随着郭顶的《悲美之地》,雪山、草原、森林、湖泊、日出日落呈现在眼前,“荒野文学”成为量产豪华旅游视频的文案模板。

图片

(TikTok 上有关勇敢与荒野的视频文字)

然而,我们不难发现,网红所谓的“荒野”看似一场骗局,他们之所以能勇敢追求“荒野”,根本原因离不开背后雄厚的经济基础。年轻人此时醒悟过来,令人神往的自由与肆意背后,其实有着难以承受的代价与成本,也滋生了叛逆心理。

于是,一种新的“荒野文学”诞生了。这种觉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符号崇拜的抽象,从虚幻的空中楼阁过渡到真实的工作、课程、电影、饭菜,从不确定是否能真实触及的遥远梦境过渡到轻松的此时此地。

在这个过程中,荒野不再是高高在上,也不再是想象中的美好乌托邦,而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被诠释。这其实代表了年轻人的一种新选择。就像我们不再执着于轨迹,我们不再神化荒野。

“荒野文学”的想象极限:从一条轨道跌落到另一条轨道

荒野文学之所以能从一种狂热到成为一种娱乐性的表现形式,与年轻人一直以来对荒野和足迹的想象息息相关。

荒野与轨迹,就像是岔路口的一个命题选择。如今,随着词语使用频率的增加,我们习惯性地将考研、考公务员、工作的常规生活视为轨迹,或者习惯性地将荒野定义为以辞职、自由、旅行、不工作为关键词的生活。不难发现,荒野这个词已经偏离了我们原本想象的生活的广阔,和轨迹一样,也被贴上了标签。

图片

(社交媒体中常见的荒野想象)

为什么我们想象中的荒野不是如此广阔无垠,而是如此有限、贫瘠?

这其实不是我们任何人的错。在社会加速的过程中,作为后现代个体,我们的行动和自我不断被异化。在竞争逻辑的驱动下,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不得不做的事,而不是想做的事。我们更关注最终的结果而不是行动的过程,因此我们对空间和生活的体验被急剧压缩,以至于我们失去了对某些事物的真实感和珍惜感,我们的感知和想象力也面临退化。

过去,主流观点是,我们向往狂奔的瞬间,期待在原野上迎风高歌。与其固守既定的轨迹,不如勇敢地独自走出去,积极探索这片广袤的土地,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图片

(《人物》杂志一篇特别文章引发了关于“荒野”的讨论)

但现实是,当我们被困在拥挤的上升通道中时,我们会越来越渴望跳出“轨道”路线,想象一种主流价值观的生活方式。表面上看,脱离了常规生活,就可以摆脱朝九晚五的工作,摆脱平庸,摆脱日常的疲惫。但这些看似“跳进荒野”的做法,本质上是一种选择的分支。一旦踏入这条河流,就必然会落入另一条轨道的俗套。

当荒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流行词时,它似乎准确地概括了我们的生活选择,但却让我们忘记了文字和符号的隐蔽性和欺骗性。

迷恋状态_迷恋生活方式_什么是迷恋

如果说赛道的痛苦是日复一日无尽的窒息,那么荒野的痛苦其实是迷茫的寻找依然痛苦。荒野不仅代表着自由,也有荆棘地带和不确定的时刻。辞职后创业失败、在国外生活时突然生病、间隔一年后难以重返职场……

图片

(小红书网友痛恨“人生如野”的看法)

现实的故事往往让理想主义的标题失去力量,千篇一律的熟悉叙事早已司空见惯。荒野未必等同于美好生活。意识到这一点的年轻人开始对“荒野文学”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
走进“荒野”:从文学想象到意义编织

当人们发现所谓的荒野似乎只是跃入另一条轨道时,旧的符号被赋予了新的思考和意义。然而,人们并没有放弃对想象中的荒野的追寻,只是意识到了符号和文字的欺骗性,并试图积极地为其编织自我赋予的意义。

逃课也好,逃工也罢,都无所谓,在意识到语言的欺骗性,通过木偶的嘴巴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之后,我们将思绪消解在玩笑之中,欢笑,思考,然后回归自己的​​生活。

《文化的解读》一书中写到,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。归根结底,荒野与轨迹的意义都是我们自己编织的。我们所追求的荒野生活的无序性,并不受我们将其定义为“荒野”还是“轨迹”的影响。与其纠结于选择荒野还是轨迹,不如以自己为方法,以此刻的感受为准则,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去面对、接受自己的选择。

豆瓣有个群叫“逆时针社交”,有八万多成员,是时间旅行者的聚集地。48岁的妈妈高考读药学,35岁的去德国读硕士,36岁的还在读本科……他们彼此分享着逆时针的生活,正在或即将踏上一场逆时针的旅程。

图片

(豆瓣“逆社会时钟组”精选帖)

某种程度上,这种逆时针的旅行,既是为自己编织的一段有意义的荒野,也是一段做出选择的轨迹。或许,把荒野与轨迹变成一道二元选择题,并不合适。这背后,是我们要么忍受单调的生活,要么一觉醒来,挣脱原有的禁锢,却忘了生活是荒野与轨迹的结合。真正有价值的,是这段探寻答案的旅程,以及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具体的人、事、物。

德国人常说:生活是具体的。我们不能总是活在想象的世界里。世界是真实的,是具体的。生活具体,就是做具体的事情,爱具体的人,承担具体的责任,面对具体的痛苦。

跳进去之后,相较于荒野文学本身的抽象想象,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此具体。具体的生活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。当我们选择踏入荒野、选择一条轨迹时,我们还需要思考,我们是听从内心深处的渴望,还是无意识地随波逐流?当我们决定走出舒适区时,是否有一个安全的岛屿可以返回或暂时停留?

图片

(出自日剧《四重奏》经典台词)

无论在荒野,还是在赛道上,只要我们手中握着代表着重建生活勇气的指南针,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。

鲁迅逝世前一个月,在切结亭最后的散文集《这也是人生》中写道:“无限的距离,无数的人,都与我有关。我存在着,我在生活着,我还要继续生活下去。我开始感觉真实起来,我有了动的欲望——但是很快,我又陷入了沉睡。”

希望我们都能带着小小的行囊和丰富的自我踏上旅途,触及无限的远方和无数的人。

(图片来自网络)

Copyright © 2002-2024 优发国际随优而动一触即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 网站备案号:冀ICP备07016787号    网站地图